清镜早朝人是什么
更新:2025-04-27 20:33:55 发布:逛逛汉语
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清代没有专门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有些早朝的意思。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国事都由多尔衮代为处理,当时紫禁城前朝三大殿都被烧毁,办公一般在武英殿。多尔衮于顺治7年死后,顺治亲政,修复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多在那里处理,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而召见或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如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康熙成年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有点像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番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御门听政决策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惫惰,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废止。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每日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据需要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圆明园北远山村,同治帝时圆明园被焚,颐和园尚未重修,而且是垂帘听政,所以就在故宫养心殿听政,,光绪年间在颐和园仁寿殿。
清代上早朝的都是什么人据记载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的没有资格。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对太和殿(其他两个大殿也一样)有个大概的印象,里面比较宽,但不是很长。而官员早朝不可能挤在边边角角皇帝看不见的地方。因此能够让官员排朝班的地方并不大。由此可见该记载比较可靠。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的。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最后就是对于年老但还在朝的高级官员,皇帝有可能“开恩”特许不早朝。由于以上原因,故而早朝的人数并不确定。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侍郎,京城各中央级重要衙门的“一把手”等人是基本上每天都早朝的。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