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词来自汉朝
更新:2025-04-28 01:13:25 发布:逛逛汉语
汉朝以前还没有“词”这种文体
词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秦风。无衣
出自《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翻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
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
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
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所谓西汉、东汉是后人以其首都所在位置分别命名的,其实不管前汉、后汉其国号都是汉。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汉隶写法和繁体接近,字体特点“蚕头燕尾”
哪些名词来历与汉朝有关?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说法二: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这就是汉民族的来历。
汉子是古时北方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呼。《北齐书·魏兰根传》:“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据此推断,汉子一词不可能出现于南北朝之后,再联系之前的汉晋两朝,很可能就像你所说的那样,“汉子”出于汉朝。
关于汉朝的成语有哪些?1、心胆俱裂[xīndǎnjùliè]【解释】: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2、鸡犬升天[jīquǎnshēngtiān]【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3、冯唐易老[féngtángyìlǎo]【解释】: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4、三教九流[sānjiàojiǔliú]【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自】: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5、一身五心[yīshēnwǔxīn]【解释】:比喻杂念很多。
【出自】: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