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的词有哪些
更新:2025-04-27 17:35:36 发布:逛逛汉语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涂晨阳推荐
国泰民安 [guótàimínān]:国家太平,人民安乐造句:我们都希望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国富民强 [guófùmínqiáng]:国家富足,人民强健造句:今日的中国,国富民强,连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太平盛世 [tàipíngshèngshì]:安定、兴盛的时代造句: 做老百姓的都希望能过太平盛世的生活。兵强马壮 [bīngqiángmǎzhuàng]: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力造句:敌人虽然兵强马壮,但还是被我军打得连连败退。繁荣富强 [fánróngfùqiáng]: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造句: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太平盛世 [tàipíngshèngshì]:安定、兴盛的时代造句: 和战乱年代相比,太平盛世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繁荣昌盛 [fánróngchāngshèng]: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造句:我们有决心把国家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日新月异 [rìxīnyuèyì]: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造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也日新月异。政通人和 [zhèngtōngrénhé]: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造句: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百废俱兴 [bǎifèijùxīng]: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造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百废俱兴,令人振奋。
关于唐朝的成语南柯一梦司空见惯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比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着,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南柯一梦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班门弄斧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含沙射影:::成语解释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作者出处白居易《读史》成语典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史》诗,它的内容如下:“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首诗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水里有一种虫,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时也称作射卫或射影.它的头上长有角,背上长有甲,没有眼睛,长有三只脚,有翅膀,能够在水面上飞翔,嘴里长着像弩一样的东西,形状像鳖,耳朵非常灵敏.当它在水边时,如果听见有人、畜从它身边经过,就会从嘴里喷出一种气体,直射向人体,人畜如果中了这种气体就会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时,如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走近,就会用嘴含着细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喷射,人体或人影被射中后,也会生病不起.后来,人们把它改为“含沙射影”,用来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