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什么官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8 00:40:13 发布:逛逛汉语

主簿是什么职位

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此官职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权利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中央机关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县的主簿地位仅次于功曹,为门下亲近吏之长。魏晋以后,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为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就曾经担当此职。唐宋以后各官署及州县仍有此职,职权渐轻。明清各卿寺亦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之下,与县丞同为佐官,有时也省并。

主簿是什么官职?

是典型的文官,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有关史书叙及郡属官吏,常提到主簿。它是郡府重要官吏。主簿的官位虽次于功曹,但主簿在太守左右执掌文书及迎送宾客等亲近职事。

主簿是什么官

主薄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据《文献通考》卷六十三记载:“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隋、唐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习凿齿曾为桓温的主簿,时人曰“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此为主簿权势最盛之时。扩展资料:主簿在隋唐后的发展: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南宋中叶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元诸寺、监、院有关人员,或称主簿,或改称典簿,县主簿简称为簿。明、清太仆、鸿胪二寺及钦天监称主簿,太常、光禄二寺及国子监称典簿,县署则仍称主簿。均系低级之事务官。明清时期主簿由贡监及吏员拔擢除授,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三尹”等,秩正九品,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在主簿廨办公,下设攒典1人办助办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簿

#主簿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