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物什么意思
更新:2025-04-27 21:42:06 发布:逛逛汉语
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庭状况比较富足。
原文
於令仪——宋、李元纲《厚德录》
曹州於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为盗耶?」曰:「迫於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尔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逻者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伋,侄杰、效,继登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注释:
曹州——宋代州名,位今山东省境内。於令仪——人名,事不详;於作姓时,音乌。长厚不忤物——宽厚而不得罪人。寡过——少有过错。学室——犹言学堂。令族——有名望的家族。
译文:
曹州人於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於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於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於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於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於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於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於成了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於令仪是名善士。於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於伋,侄儿於杰与於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於家现在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忤释义:
逆,不顺从:~耳(逆耳)。~逆(a.背犯,违反;b.不孝顺父母)。~视(逆视、抗视、正视相看)。
意思: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其中“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出自《魏书·崔光传》。原文:光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扩展资料不佑于物、不杂于情。如果是为名、为例,其实不能称之为慈善,只能称之为商业捐助。道德绑架更是要不得,慈善是发乎于心的。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慈善源于心中的善念,无论是受灾受难的人,还是路与苦难的人,我们伸手帮一把,就是慈善,而并非是举个晚会,捐个款就说明你是个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