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的棹什么意思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8 06:58:14 发布:逛逛汉语

兰溪棹歌这首诗的意思

【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少年时跟随萧颖士学习,有才名,安史乱起,避乱江西鄱阳。大历至建中年间,曾任河南转运留后、东阳县令、江西节度使幕府判官。贞元二年辞官还乡,四年又被任命为容州刺史,故而后人称其为“戴容州”。戴叔伦山水诗语意清丽,风调秀美。兰溪,水名,在今浙江兰溪西南。这首诗描写雨后兰溪夜色,景境清幽是其艺术表现的突出特点。一弯新月升起,像美人的蛾眉一样,高挂在夹岸垂柳的水湾上空,月辉清凉,柳姿摇曳,已传出夜景风神。天上如此,水中怎样呢?越中山色,清黛如螺,在月光的映照下,尤显神秀,倒映平静的溪水之中,犹如从明镜中照出的景象。月魄,柳湾,山色,溪水,共同构成清丽明秀的山水画面,同时,真实的景象和水中的映象互为映照,进而渲染出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是静极的夜景。诗的后两句,突然由静转动。时值春汛,接连三天的春雨,使溪水大涨,鲤鱼终于耐不住寂寞,在半夜时分还泼剌鸣响,跃出水面,蹦上了浅滩。鲤鱼泼剌之声,无疑为这静夜增添了活力,使得幽静的景境透现出春的生机,艺术上也显出动静相映之趣。参考资料:http://www.guoxue.com/yishiyici/tangshi/0029.htm

·兰溪棹歌的意思

诗文解释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诗文赏析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
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兰溪棹歌的意思。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

#兰溪棹歌的棹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