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7 16:15:04 发布:逛逛汉语
竹石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古诗竹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写法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描绘了坚韧、刚直、不屈的竹子形象,通过这鲜明的形象,表达作者不屈不挠、不畏权贵的品格和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古诗竹石的作者叫郑什么作者郑板桥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e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郑板桥的《竹石》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品质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折叠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