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蜀州在什么地方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7 18:28:27 发布:逛逛汉语

唐朝的益州是什么地方

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置太守。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为益州﹐州置刺史。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开元七年(719年)剑南道设剑南节度使,益州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扩展资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益州。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非常著名。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历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益州

唐代武则天时期唐朝共有多少个州,分别在现在的那个地方?

唐朝有10道统领府、358个州,具体如下: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及内蒙古河套等地。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扩展资料:唐代高祖在隋后期将郡县制改为州制,唐玄宗将州制改为郡县制,到其子唐肃宗继位后复改郡为州,所以唐朝总体是以州为主。然而,北宋欧阳修等版本的《新唐书》也描写了唐玄宗时期的县城,而《旧唐书》则以州制。然而,国家的概念与汉魏晋有着根本的不同。与东汉末年国家辖100多个县的情况相比,唐代国家的范围已大大缩小到几个或多个县。此外,汉晋时期原郡所辖的许多县都沿袭了国家的原名,但其原名逐渐不为人所知,如彭城成为徐州、新都成为冀州、昌邑成为兖州、江陵成为荆州等。同时,自秦汉以来,乃至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地名、地名已不再在历史上使用,如郎游、洪农、上党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蜀州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