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作者叫王禹什么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4 00:14:47 发布:逛逛汉语

《清明(王禹偁)》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王禹偁
【原文】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诗人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古诗《清明》的作者是谁?

杜牧(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

王禹偁写的清明意思是什么

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释义:没有鲜花,没有美酒,就要过这个清明节了,兴味索然,好象自己是个云游孤僧。昨天从邻居那儿借来新火种,黎明时分着点燃了读书的油灯。

王禹偁的清明的意思是什么?

清明》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商州过清明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以读书为乐的情怀。此诗前二句开门见山,指出清明不是清贫寒士的佳节;后二句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风格质朴,用笔传神,选题独具一格。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无花无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日向邻居求讨新火种,破晓时将火种分给窗边做读书照明用的灯盏
二句开门见山,针对世俗发议论,指出花酒游宴的清明,不是清贫寒士的佳节。清明节到来,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兴味”作了描写。在这里,“兴味”的含义是:物质的贫困使自己“兴味萧然”,精神的富有使自己潜心读书。“无花无酒’’的根本原因是穷,只好强忍苦熬,设法将兴味转移到别的方面。
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清明古诗作者叫王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