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词牌名是什么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6 10:46:30 发布:逛逛汉语

苏轼的《浣溪沙》,它的词牌名是“浣溪沙”么??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浣溪沙是词牌名,这是首诗还是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浣溪沙 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

这肯定是词牌名,老师刚教的,许多诗人都填过曲,我给你出示一首: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牌名《浣溪沙》中有哪些颇具意境的诗词?

1.《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唐·韩偓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3.《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北宋·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此词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于前后对比、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4.《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下阕所写眼前景物,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体始于唐代韩偓,流传至今;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全词分上下两片,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词牌名“浣溪沙”有什么特点?

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以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代表。前段第二句,韦庄词“孤灯照壁背窗纱”,“孤”字平声,“照”字仄声。后段第二句,欧阳炯词“园中缓步折花枝”,“缓”字仄声。第三句,李煜词“登临不惜更沾衣”,“登”字平声,“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至《花草粹编》所载李氏一词,前段第三句“流水飘香乳燕啼”,历查唐宋元诸家平韵词,此句从无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词误填,不可从。变体一,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以唐末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为代表。此词首句不起韵。薛词别首“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正与此同。变体二,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为代表。此词后结作三字三句,唐宋元词,仅见此作。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为代表。此词前后结皆三字三句。按《花间集》本,前后两结仍作七字一句,今从《花草粹编》,以备一体。变体四,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三句,两仄韵。以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为代表。此调全押仄韵者,止此一词,无别首可校。扩展资料:格律对照:
一、正体1、例词:五代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2、翻译: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二、变体一1、例词: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2、翻译:开红花的水蓼正赶上秋季的大雨,水边沙上,海鸥排成一行,梳理完发鬟后挥一挥衣袖风中都有种香味。在水滨愁眉不展也不说话,几次都愁急了撑船人,大雁归来了,船已远去,不见帆影。

浣溪沙词牌是什么?词名是什么?

《浣溪沙》就是词牌名,用这种词牌填写的词无以记数,作者根据自己的内容另加标题,如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照日深红暖见鱼”是这一首词的题目。
《浣溪沙》词牌规定,共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过片指下面加方括号的地方。
词谱是: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仄指古代读音四声的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中”指可平可仄。

《浣溪沙》词牌名

不是词牌名,应该是词牌,然后后面才是名。词牌是指填词用的曲调。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比如说苏轼的《浣溪沙咏橘》,词牌就是浣溪沙,咏橘是这首词牌的名。但是也有许多的诗人在词牌之后也不加名的。

#浣溪沙词牌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