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欲什么意思
更新:2025-04-27 18:25:16 发布:逛逛汉语
释义
谴
(谴)
qiǎnㄑㄧㄢˇ
⑴
责备:~让(斥责)。~责。
⑵
贬谪:~谪。
郑码:SWAY,U:8C34,GBK:C7B4
笔画数:15,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2125151454
⑴
谴
qiǎn
⑵
(形声。本义:责备,斥责)
⑶
同本义[accuse;censure;askreprovingly;condemn]
谴,谪问也。――《说文》
谴,呵也。――《苍颉篇》
畏此谴怒。――《诗·小雅·小明》
闻而谴友。――《孔子家语·五行》
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西游记》
⑷
又如:谴谪(责备);谴斥(受责备);谴告(谴责警告);谴呵(谴责申叱);谴咎(谴责罪过);谴怒(怒责)
⑸
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relegate]
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因门震而进鲠言,纠绳切挚,触严谴而同蠖伏。--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⑹
又如:谴谪(官吏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谴客(被贬谪的人);谴域(谪迁之地);谴逐(贬谪放逐)
谴
⑴
谴
qiǎn
⑵
罪过[fault]
臣有大谴。――《北史·李彪传》
欲以改正思谴,除凶致吉。――《后汉书·蔡邕传》
谴责
qiǎnzé
[condemn;denounce;censure]斥责;责备
前所谴责。――唐·李朝威《柳毅传》
受谴责
遣[qiǎn]字在古文中有5个意思:
1、用作动词,释义:差使、派发。
古文出处:战国墨子《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
古文释义:于是差使子贡前往齐国。
2、用作动词,释义:释放、放走。
古文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古文释义:多次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刻的法令,恢复汉朝官员的官职。
3、用作动词,释义:放逐、贬谪。
古文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
古文释义:趁着太子来询问疾病的时候,皇帝让他用嘴吸痈疽的脓血以祛毒。他面露难色,皇帝不高兴进而把太子给贬谪了。
4、用作动词,释义:排解、消除。
古文出处: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
古文释义:开始才和崔十九有交情,送这个东西用来排解寂寞。
5、用作动词,释义:使、令。
古文出处: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古文释义: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的意思是秋雨中的杨柳萧瑟,不知道秋雨如此这般凄凉苦寒,还要如何?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雨中题衰柳》: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全诗的意思是秋雨拍湿了杨柳的青条,寒风中落叶越飘越多。秋雨中的杨柳萧瑟,不知道秋雨如此这般凄凉苦寒,还要如何?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自《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扩展资料:白居易其他关于秋雨的诗词:
1、《秋雨夜眠》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译文:有点凉的深秋之夜,有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躺下难以入睡,秋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2、《雨后秋凉》唐·白居易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译文: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温度也差异很大。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不过,现在要坐或卧久些,要垫一层木板了,竹席也快要收起来了。这种天气秋高气爽,谁喜欢睡大觉呢?)3、《雨中访崔十八》唐·白居易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译文:轿子里仍然放着酒壶,不要责怪我突然的拜访。秋雨绵绵连下了三晚,没有一个人来劝我喝一杯,跟我喝杯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