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田家少闲月人倍忙
更新:2025-04-27 15:59:50 发布:逛逛汉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意思是农田家里很少有清闲的夜晚,到了五月更加忙。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小麦和其他农作物丰收的时期。这首诗里面有一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夏日的长久。(因为夏日是收割麦子的时期,夏日越长也就收的越多。)表现了农民在特殊的时期转变出不同寻常的感情。与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卖炭翁》相似。
这首诗写了炎炎烈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却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税尽”的贫妇,再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着一幅画面,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直叙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不知楼主问的是这个意思吗?(*^__^*)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一首叙事诗,这从诗题上可看出一点端倪。“观刈麦”就是“看人家割麦子”的意思,既然是“观(看)”,那就必然含有很重的叙事成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观”的。
首先,作者设置了一个背景。南风吹拂、麦翻金浪的五月,是农民倍加繁忙的季节。可别小看这头两句,它既点出农民终年劳碌、从无闲日的景况,又写明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加忙碌的实情——这不仅启引了下文,而且为揭示主题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描绘了一个场面。道路上,一家一户的妇女和小孩,挑着盛放饭菜的食具、提着水壶,去给正在割麦的家人送饭送水;田地里,那些青壮男子,只顾埋头不停地收割:哪怕脚下暑气蒸腾、背上烈日烘烤,哪怕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们都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天日子长好多干点儿活。这是一幅多么繁忙紧张的“农家抢收图”啊!但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是从中看到农民劳作的辛苦场面,还要想到它背后隐含的一些东西。接着,作者特写了一个细节。一个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正在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询问她的家境,原来是家里的田地都为交赋税给低押光了,家里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来充饥,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悲伤。诗句中的“遗穗”、“敝筐”、“饥肠”等词,令人浮想联翩;特别是“税”之一字,更是点出了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至此,我们才明白“少闲月”、“人倍忙”、“不知热”、“惜日长”的真正原因,我们才知道作者在诗中要揭示的深刻主旨——直刺当时社会繁重的赋税制度!
最后,作者阐发了一个议论。作者结合自身,将自己的舒适生活和农民的痛苦遭遇两相对照,心里感到万分愧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从“观刈麦”这个特定窗口,看到了农民苦痛生活的全部,从而传达出一种对农民深深同情的思想感情。
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它体现了夏天的(人们穷苦,忙碌)的特点.所以是因为农忙季节。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