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赞曰》是什么

折叠展开

更新:2025-04-27 21:39:32 发布:逛逛汉语

李贽写的文言文《贾谊》的翻译?第一句是…班固赞曰:“

李贽《焚书》卷五《读史》《贾谊》
【原文】
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尽(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措也。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之云,似矣。而以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
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岂非真穿窬之人哉!是又仲舒之罪人,班固之罪人,而亦敢于随声雷同以议贾生,故余因读贾、晁二子经世论策,痛班氏之溺于闻见,敢于沦议,遂为歌曰:驷不及舌,慎莫作孽!通达国体,刘向自别。三表五饵,非疏匪拙。彼何人斯?千里之绝。汉廷诸子,谊实度越。利不可谋,何其迂阔!何以用之?皤须鹤发。从容庙廊,冠冕佩玦。世儒拱手,不知何说。

班固著《汉书》的背景是什么?

班固自幼聪慧,9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研究九流百家之言。公元58年,班固向当时辅政的东平王上书,受到东平王的重视。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抓,书籍被抄。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述班固著述之意,才免过一劫。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班固从私撰《汉书》到受诏修史,是一个重大转折,对于《汉书》的完成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从此,班固不仅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有皇家图书可资利用,而且有了皇帝旨意,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确认。

一般《汉书》的评都是赞曰: 但有一个却是班彪曰,这是怎么回事?

班固,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经个二十余年的努力,基本完成《汉书》的编著,一部分“志”、“表”是他死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一部《汉书》合众人之力(当然主要是班固的努力),出现班彪的评语就不足为奇了。

#班固的《赞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