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旌什么意思
更新:2025-04-28 07:16:27 发布:逛逛汉语
令人高兴的消息是打了胜仗。
喜报:喜讯,令人高兴的消息。
红旌:红色的旗子,代指胜仗。
这是源自讷尔经额伪造胜果,向北京报告怀庆大捷,咸丰皇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亲自书写了“喜报红旌”的匾额,赐给了讷尔经额的事情。
清王朝听说太平天国的林凤翔部队已经渡过黄河,非常惊慌。命令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理藩院尚书恩华、绥远将军托明阿帮办军务,率领大军救援怀庆。在清化镇驻军。当时内阁大学士胜保的追兵也从扬州赶到,驻扎在怀庆城东;山东、直隶、山西、山西的援兵陆续到达,人数超过两万,将林凤翔团团包围。林凤翔等环绕怀庆筑起了土城,在土城外面挖掘壕沟,一面包围怀庆,一面对抗援军。每次战斗,林凤翔、李开方和吉文元都身先士卒,清朝的军队望风披靡,根本无法靠近太平军的营垒。
但是长期坚守不是办法,林凤翔部队的火药、粮食大量消耗,各地援兵不断赶到,情势更加危机。七月二十八日,林凤翔秘密下令各营把羊和狗倒吊起来,让他们的前蹄击鼓,在营中焚烧柴草,伪装做饭,迷惑清军,然后各营偃旗息鼓,偷偷越过壕沟向北逃走。几天之后,清朝军队才发现太平军已经全数不见。讷尔经额伪造胜果,向北京报告怀庆大捷,咸丰皇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亲自书写了“喜报红旌”的匾额,赐给了讷尔经额。其实太平军实已越过王屋山进入了山西。
这次战役,林凤翔等人围攻怀庆凡五十多天,浪费了不少粮食弹药,士卒劳乏,却没有战果,新投降的人逃走了很多,进入山西的时候人马不足三万。但是跟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对阵,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想攻就攻,想守就守。军队修整完毕之后,悄悄撤退,毫无踪迹可查,清朝军队固然无能,但是说林凤翔用兵如神,一点都不夸张。
山西巡抚哈芬根本不懂打仗,毫无戒备,林凤翔在山西如鱼得水。三十一日,攻克垣曲,八月初三,攻克绛县,初四,攻克曲沃,初八,攻克平阳府,初九攻克洪洞。所向无敌,林凤翔军纪严明,对于百姓秋毫犯,有些地方比如赵城、霍州的百姓都准备好粮草,打开城门迎接他的到来,太平军无意在山西发展,全力进攻北京,向东进发,二十一日攻克潞城县,二十二日攻克黎城,翻越太行山,再克武安、涉县到达直隶边境,二十六日,在临洺关打败了钦差讷尔经额的主力部队。到了这个时候,清朝才知道钦差大臣讷尔经额上次是虚报战果,剥夺了讷尔经额的职务,各路勤王兵马都不敢靠近太平军,只有胜保还敢于追赶林凤翔作战,于是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赐予了他神雀刀,给他先斩后奏之权。咸丰皇帝手书“喜报红旌”的四字匾额,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咸丰皇帝大怒,命令把匾悬挂在军机处东壁,激励手下的大臣。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
意思是红色的旗子。
唐诗中写及早朝的诗格外多,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诗词名:元日早朝行
作者:鲍防
体裁:七言歌行
朝代:唐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