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古诗后一句知不知
更新:2025-04-28 01:21:10 发布:逛逛汉语
「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唐)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氏才情别具,精通音律,尤善鼓琴吹笛,为侧艳之词。
他平生宦名不显,却游历甚丰,因而作品里有较丰富的生活内容。其中既有供歌儿舞女们吟唱的艳丽小词,也不乏注目边庭烽火、思欲请缨报国的豪壮诗篇;既有借古讽今、揭露皇帝和官僚荒淫的咏史名作,更有控诉封建剥削、同情农民疾苦的悲愤之音。
在灿若繁星的众多作品中,温庭筠的围棋诗是其中别致的一景。请看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此篇利用民歌传统的谐声和比喻手法。“深烛”谐“深嘱”,“围棋”谐“违期”,呈现款款情思。复以“玲珑骰子安红豆”之句,比喻入骨的相思之情。众所周知,自古以来,红豆便是令人魂牵梦绕的相思之物呀。
温氏以棋会友,周游各地,常宿于山寺之内,与山僧对弈,柳巷之中和歌妓吟诗弈棋。这里试录几篇温氏有关围棋的诗歌,一管窥豹,领略这位千古奇才的风情。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寄清源寺僧》)
麈尾与筇杖,几年离石坛。梵馀林雪厚,棋罢岳钟残。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赠僧云栖》)
低松片石对前墀。为寻名画来过院,因访闲人得看棋。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题西明寺僧院」温庭筠曾识匡山远法师》)
这是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的作品《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面的句子。
骰子tóuzǐ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谐音双关“嘱”。长行,古博戏名。唐代李肇《国史补》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此处读作游子的“长行”,隐喻“长别”。围棋,音同“违期”。诗人仍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笔。三四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时贵族的闺阁间流行一种玩物,拿一小块象牙剖成两面,镂空了镶入一颗红豆,再将剖开的两面嵌上去,复成六面,骰点当然亦是凿空的,一掷出去,六面皆红,即所谓“玲珑骰子安红豆”了。后来流传到民间,一般人买不起象牙这样贵重的材料,便改用兽骨,红豆又称相思子,“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
出自唐朝温庭筠的诗。
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唐)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